清溪河秋浦河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7|回复: 0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原文

[复制链接]

273

主题

149

回帖

209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97
发表于 2024-1-13 13: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七十六章
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使民恒且畏死,而为奇者,吾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也。夫代大匠斫者,则希不伤其手矣。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七十四章,是老子对统治者治国理念的一种深刻反思。以下是对这句话及其背后思想的解读:

句子解读
“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如果人民始终不畏惧死亡,那么用死亡来恐吓他们又有何用呢?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矣?”:假如人民真的畏惧死亡,对于行为异常的人,我就可以捉拿并杀掉他,谁还敢轻举妄动呢?
“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如果人民普遍害怕死亡,那么自然会有法律来制裁犯罪。
“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也。夫代大匠斫者,希不伤其手矣。”:代替法律执行死刑,就好比代替高明的木匠砍伐木头,很少有不伤到自己的。
老子思想背景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他深刻认识到,如果人民在严酷的生活环境下对生命失去了敬畏,那么他们就会无视一切,包括法律。因此,他主张统治者应该顺应自然,减少对人民的压迫,让人民自然敬畏生命,而不是通过恐惧来控制他们。

现代启示
对统治者的启示:在现代社会,这句话提醒统治者,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而不是用来恐吓人民的手段。真正的法治社会应该建立在人民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之上,而不是通过恐惧来维持。
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在当今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该尊重生命,遵守法律,避免滥用权力。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老子在这段话中,表达了对生命尊严的深刻尊重和对法治社会的理想追求。通过理解老子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尊重生命、遵守法治的重要性,这对于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利用市场解决人的问题。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dlml

GMT+8, 2025-1-10 03:04 , Processed in 0.0218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