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63|回复: 1

[诗/文] 蒋勋:苏东坡的动人在于他的真实

[复制链接]

245

主题

108

回帖

183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31
发表于 2020-11-26 19: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利用市场解决人的问题。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108

回帖

183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3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8 19: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鉴赏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引: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清明节也叫踏青节,此时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正是人们春游的时候。然而,在宋代之前,清明节其实只是简单的农业节气,没有那么多讲究。古人祭祖扫墓应该是在寒食节,也就是清明节的前一两天。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反映寒食节的书画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
何为寒食节?
《黄州寒食诗帖》提到的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冬至后的第105天,也就是清明节的前一两天。设立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介子推。相传晋文公落难时介子推曾经救过他一命。晋文公重登王位后曾一度淡忘了介子推,使得介子推十分失落,于是带着母亲归隐到了家乡山西绵山。等到晋文公想起介子推亲自到绵山寻找时,却发现山峦重叠,哪里找得到介子推的影子。情急之下,晋文公命人火烧绵山,想用这种方法逼迫介子推下山。然而介子推心意已决,他和母亲最终葬身火海。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后人便在他祭日这天不忍心生火做饭,只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在寒食节这天,古人除了纪念介子推以外,也要祭扫自己祖先的坟墓,同时趁着大好春光做一些户外运动,比如踏青、插柳、赏花等。都是中国古人在寒食节的传统习俗,随着时代的演变,到宋代以后,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替代,人们把扫墓、踏青等传统习俗转移到清明节这天。清明节于是从一个简单的农历节气变成了最受人们重视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了。
何为《黄州寒食诗帖》?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一生中最为杰出的书法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书帖的内容是苏轼在寒食节当天即兴创作的五言诗。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全诗写得悲凉凄楚,反映了苏轼在人生逆境中的郁闷和惆怅。
苏轼为什么要写寒食帖?
公元1082年的寒食节,已经是苏轼被贬到黄州后的第三年。1080年,他被政治对手诬告,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黄州地处湖北省东部,现在是黄冈市的一部分,团练副使在宋朝是个闲差,苏轼因此精神上郁郁寡欢,生活上穷愁潦倒,无奈之余,他在城东的山坡上开荒种田,自号“东坡居士”。
看到家家户户都去给先人扫墓,苏轼想到自己被贬到黄州已经有三年了。在此期间,他没有给父母上过坟,想到自己如同贤臣介子推一样被君王淡忘了,不觉内心十分伤感。这时候,他抬头又看到家里的破灶和空荡荡的厨房,忽然产生了一种穷途末路之感。于是,提起笔来把心中的伤感和悲痛倾泻到笔端,写成了著名的《黄州寒食诗帖》
如何从美术专业角度分析该书帖?


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诗帖》起笔时平缓凝重,在沉重中又暗涌波涛,无论是点画线条还是字体的结构、大小,都随着作者情绪的起伏而急剧变化。从“春江欲入户”开始苏轼将字写得越来越大,笔势也越来越急促。到“破灶烧湿苇”一句,笔力尤为厚重,感情像火山爆发一样不可抑制。直到“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苏轼的情绪才渐趋平静,笔势也归于平缓,最后也以小似蝇虫的两个字收尾,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无奈与苍凉。此帖是苏轼所谓造意、尚意非常典型的书法特点,所以它和其他的字就不太一样,有的字我们可以看出来属于写得比较规矩的,扁扁的比较平静地写下来。这便是他书写自己的情感,特别是不平常的一种激情写出来的行书,确实是好!

“春江欲入户”


“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苏轼的书法,创造了宋朝尚意的风气。宋人尚意,唐人尚法,明人尚致。唐朝人特别讲究法度尤其是楷书,唐朝的几个大书家是创造了中国楷书的一个规范甚至是典范,比如柳公权、颜真卿。到宋代的时候,就变化成尚意,即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写字。提倡最响亮的便是苏轼,结合自己的感情、情绪来写字,而不要拘泥于一点一画的法度。苏轼认为,好的书法作品是发自肺腑的真诚之作,应该真实地反映内心的情感,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该书帖正是这一境界的体现,在苏轼的其他传世书法作品中,有许多也都是有感而写的,比如《前赤壁赋》的慷慨豪迈;《洞庭春色赋》的潇洒飘逸;《李白仙诗帖》的飘飘欲仙;《渡海帖》的天趣盎然。后人对苏轼的书法十分赞赏,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的书法作品,以楷、行为主,他曾学习晋、唐五代名家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等人的书法而自成一家,用笔丰腴跌宕,有着鲜明的个性,给人以天真烂漫之感。正如苏轼自己所说“我书造意本无法,天真烂漫是吾师”。
纵观全帖,飞扬的文字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参差错落,一笔一画不随着作者感情的起伏跌宕而变化,真正达到了书为心声的书法最高境界。
书帖“彩蛋”
《黄州寒食诗帖》诞生以后,就像它的主人一样经历了坎坷的命运。寒食诗帖从苏轼手中散出之后几经转手传到河南永安县令张浩的手中。公元1100年7月的一天,张浩拿着书帖到四川眉州去拜访好友黄庭坚。黄庭坚是北宋的诗人、词人、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学生。黄庭坚一见《黄州寒食诗帖》便被其倾倒,想起远方的老师,他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在书帖上题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黄庭坚精当的语言和绝妙的书法与苏轼的诗词可谓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黄庭坚题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利用市场解决人的问题。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 2017 dlml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