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到高中的时候还有很多书是同学中互相传的 。例如有些笔记、小品,就是有一个同学家里的藏书,像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等在当时就有点属于“少年不宜”了 。 我们那时学习比较宽松,放学后家庭作业比较少,所以有许多闲暇看闲书 。母亲虽然对我管教比较严,但只要成绩单使她满意,对我看书从不加干涉 。我主要是养成了“读字”的兴趣,不一定是看书,逮着什么看什么,对一切有字的东西都好奇,包括买东西包的报纸,都要看一看 。有时竟然也会有意外的发现 。 所有这一切对我主要是起文化熏陶的作用,形成一种审美趣味,后来不论怎样从事“西学”,周游列国,或是强制“思想改造”,这种熏陶形成的底色是很难改变的 。过去是不自觉的 。到了晚年日益精神“返祖”,才意识到什么叫“文化底蕴” 。 文字是思想的载体 读文章、诗词,不是读字典,必然包含着思想、情怀,或者至少表达某种意境吧?那么我从这些古文中受到什么感染和影响呢?今天不说外国的或现代的东西,那是另外一个题目了 。我觉得我得到的感染不是三纲五常、忠孝节义那些东西 。有一些传统道德是自然而然贯穿在家教中,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什么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等等,这不是从书本里头学来的 。今天回头来看,读的那些中国书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士大夫的忧患意识 。我所生活的时代经历的战乱特别多,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内忧、外患 。我成长的最重要的时期是抗日战争 。所以文天祥、岳飞、辛弃疾、陆游等的作品必然特别往心里去 。像“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总之是痛感国土沦丧,总是想着要恢复国土是吧?还有杜甫写离乱的诗,等等 。这个大家都熟悉,我就不多讲了 。 2.厌战、渴望和平 。中国几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从来战乱不断 。所以文学作品中这方面的内容很多,而且很动人 。我小学六年级最早读到杜甫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哭声直上干云霄……”就有一种感动 。还有像“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人人都耳熟能详的 。作者曹松不太有名,全诗也很少人记得,但是这句话流传千古,因为太写实,太深刻了 。很久以后,我见到一本加拿大作者写的小书,题目直译是《将军们死在床上(GeneralsDieinBed)》,意思就是在战争中战死沙场的的大量是普通士兵,而将军们功成名就,全身而退,得以死在病床上 。有人问我,对这个题目有没有恰当的译法,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后来这本书是否有中译本,我不得而知 。 还有两句名句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当年程砚秋曾经排过一出戏,就叫《春闺梦》,用的就是这首诗的意境,一位少妇思念远征的夫君,梦里相逢,其实他已经战死了 。程砚秋是京剧演员中最有思想的 。他是在抗日胜利后四十年代后期排这个戏,但是被国民党给禁演了,因为那时已爆发内战,这种反战剧影响士气,不利“剿共” 。到了新朝,他又想演这出戏,还是没有被批准,因为在“斗争哲学”统治下,“和平主义”自然在批判之列 。从古到今,普通人受战争之苦,追求和平,与统治者的野心往往相左 。 最使我动心,对战争的残酷表述得最深刻,反战最彻底的是《吊古战场文》,那也是我在中学时期读到的:一开头就气势非凡: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作者感叹“伤心哉”!紧接着就问是秦、汉还是近代?其实都一样 。以下大段文章历数自古以来的有名战役,想象战场的残酷和惨烈景象,结论是,秦起长城,汉击匈奴都使生灵涂炭,因此“功不补患” 。把那些帝王的“丰功伟绩”都给否定了 。最后一段有几句简直是撕心裂肺,我永远难忘: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老百姓活着的时候得到过什么恩泽?现在他们犯了什么错,就这么给杀死了?而且“其存其没,家莫闻之 。人或有言,将信将疑”,“吊祭不至,精魂何依?”就是说家人对他们的生死还不明,连吊祭都不知到哪里去吊,死者不知魂归何处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悲惨境界?最后只能归之于命,从古就是这样,“为之奈何” 。这篇文章对一切征伐否定得非常彻底 。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古今王侯的功名都建立在百姓的白骨之上,而他们是享受不到胜利成果的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血泪之作,是对“一将功成万骨枯”最好的诠释 。 3.民间疾苦 民间疾苦其实和战乱分不开,老百姓除了赋税之外,还有一项沉重负担是服徭役,就是征兵,或者劳役 。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是教科书经常选的 。我现在想着重提的是白居易的“新乐府”和“秦中吟” 。有好几十首,每一首诗都是讲一种人的疾苦,主要是手工艺者或者农民,写社会的各个方面,覆盖面极广,而且都有一个鲜明的对比 。就是和宫廷、权贵的那些穷奢极侈享受作对比 。作为诗,文章非常美,在形容各种美丽的东西的时候,既写实又浪漫,想象力十分丰富,然后最后总有点睛之笔,点出他要表达的感慨和悲愤 。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