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4.政治和爱情难以区分 中国对于古诗词的解释,常常就是爱情和政治不分的,自从屈原的《离骚》中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喻以来,后世解释诗词常常把貌似讲恋情的诗作政治解释 。是失恋,怀念情人,还是政治上的失意,失去了皇帝的恩宠?我曾有一篇文章说过,中国的士大夫对皇帝有一种单相思的情结,老是在那儿望着金阙之上,希望皇帝对他有所青睐,但是皇帝常常看不见 。 但是我觉得其实有很多诗就是爱情诗,后人硬要把它说成是政治诗,比如《诗经》的《国风》是吧?包括第一首“关关雎鸠”,朱熹就说他是讲文王后妃之德,其实人家就是谈恋爱,《诗经》里头有好多就是谈恋爱的诗,而且是那时候的大白话 。可是后来的道学家要加入政治的和道德的因素 。因为孔子说诗三百“思无邪”,道学先生们认为男欢女爱就不算“无邪”,总要加入点政治,有些就比较牵强 。但是有的诗确实也有所寄托,说得很含蓄、模糊,让人去猜 。李商隐的诗就有点这个味道 。他的诗非常美,但很难确切知道他何所指,可算是古代朦胧诗 。我刚才说我喜欢白居易的明朗易懂,同时我也喜欢李义山的朦胧之美,就是那么一种意境,让人无限低回,本不必求甚解 。 现在我想举一个陶渊明《闲情赋》的例子 。我不知道诸位有没有读过,最有名的是那十行排句:“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衿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读起来很美,如果变成白话,就怪肉麻的:就是希望做那人衣服上的领子,但又怕晚上脱衣服离开你的身体,害得我一夜都怨秋夜太长,老不天亮 。接着一连串的愿附在那人身上各个部位,例如“愿在发而为泽”,就是做头发上的头油,又怕人家爱洗头,一下子随着脏水冲掉了,“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要做人家的鞋子,又怕一上床睡觉就把鞋子脱在床下了…… 。这《闲情赋》是课本里不选,师长不会教的 。《昭明文选》里也没选,那位梁太子萧统看不上,他还说过陶渊明“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是把它作为陶渊明的瑕疵来看的,也说明这位昭明太子还是脱不了道学气 。我最初看到这篇赋是在高中时,同学里面偷偷传看的,虽然没有人说这是禁书,但根据当时的标准,这就接近“艳词”了 。所以我们几个同学感到很神秘,偷着乐,那十个“愿……”常成为我们几个人说悄悄话的内容 。从通篇来看,陶渊明见到了一位女士,只是远远望着,对她产生遐想,于是天天去等她,也没等着见一面,纯粹是单相思 。 【资中筠: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先学好学深中文?】但是对这篇赋还有一种政治上的诠释,说是抒发他官场不得意 。我怎么看怎么不像,因为陶渊明还写过一篇《感士不遇赋》,就是讲自己怀才不遇的,讲得很清楚,说当时衡量人的标准不是以才论,而是颠倒的,用现在的话来说是“逆淘汰”,所以他自己就是怀才不遇 。那篇都写明白了,何必再写这么一篇用爱情来假托政治上的赋呢?何况从陶渊明的志趣来看,已经摆脱了对官场的眷恋,更不会像追情人一样那样肉麻地要依附到君王身上 。这是我的看法 。陶渊明看到一位美人,想入非非,如此而已 。只是他想象力特别丰富,别人写不出来 。 5.隐逸情怀,逃离官场 这更加避不开陶渊明,他绝对是这种情怀和这种文学的代表人物 。不为五斗米折腰已经是通俗典故 。无论哪个时代,大概中文课没有不读《桃花源记》和《归去来辞》的,还有《五柳先生传》 。我在《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一文中说过,中国读书人一方面对君王有一种单恋之情,但是有个性有才华的人又难长久在官场得意,所以留下来的优秀传世之作,大多数是失意时候的作品,多表现隐逸情怀和内心藐视权贵的傲气 。应该说并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时候都坚守独立的人格,都想退居林下,但是表现在文学作品里的,这方面的感情居多 。那些歌功颂德之作,奉命文学以及凑趣的宫廷诗,大多被时间所淘汰 。 我个人印象较深的,从孟子开始 。孟子在我心目中是比较可爱的 。他见梁惠王、齐宣王,把他们训得一愣一愣的 。他说:“说大人则邈之,勿视其巍巍然”,意思说,那些大人物是可以藐视的,别看他们那么神气活现的样子 。比较突出的是魏晋六朝风骨,这方面著作已经很多 。我个人接触到魏晋六朝文章时正是高中一到高二期间,是反叛的年龄,内心对他们非常向往 。对《世说新语》里那些故事、特立独行的作风和充满机智的俏皮话特别入迷 。跟几个要好的女同学在一起,经常谈论竹林七贤,很想仿效他们的做派,当然实际上不敢 。 古人和大自然比较近,那时当然不存在污染问题 。我是在大城市长大的,对古人悠游山林十分羡慕,也就对所谓“隐士”很感兴趣 。从东汉、魏晋以来由于乱世,隐逸成风,但是“盛世”也有不少读书人不愿做官而隐居的 。孟浩然是一个 。有一个词也是我中学时候听到后,觉得妙不可言,就是“泉石膏肓,烟霞痼疾” 。后来查到,唐朝有一位高士叫田游岩,做了很短时间官就躲到山里隐居起来,唐高宗亲自登门拜访,问他身体如何,他说“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 。就是得了绝症,离不开山林了 。还有像南宋朱敦儒的的几首《鹧鸪天》是我十分欣赏的:“臣本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雨支风敕,屡奏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我最欣赏的是最后一句 。后来发现毛泽东也写过“粪土当年万户侯” 。但是前者看不起侯王是懒得做官,逃离政治;而后者蔑视万户侯是最终要消灭他们,自己称王 。完全两码事 。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